tyc122cc太阳集成游戏(集团)有限公司官网

首页 服务中心 乙肝园地

病毒性肝炎

发布:2016-02-06 | 来源:互联网 | 浏览:6908

【病毒性肝炎】简介

病毒性肝炎(包括甲型、乙型和非甲非乙型)是法定传染病,具有传染性较强、传播途径复杂、流行面广泛、发病率较高等特点;部分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,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。

根据病原学诊断,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,即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肝炎病毒,分别引起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病毒性肝炎,即甲型肝炎(hepatitis A)、乙型肝炎(hepatitis B)、丙型肝炎(hepatitis C)、丁型肝炎(hepatitis D)及戊型肝炎(hepatitis E)。 另外一种称为庚型病毒性肝炎,较少见。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,乙、丙、丁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有可能发展为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,庚型肝炎病毒和TTV病毒的致病性问题目前尚有争议。除此很多其他已知病毒,如巨细胞病毒、EB病毒、黄热病毒、风疹病毒、单纯疱疹病毒、柯萨奇病毒、艾柯(ECHO)病毒等,也可引起肝脏炎症。

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呕吐、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,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。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、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。

病毒性肝炎基本知识

是否属于医保:医保疾病

发病部位: 肝

传染性:有传染性

传播途径: 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垂直传播 性传播

多发人群:无特殊发病群体

相关症状: 肝被膜紧张 大块肝细胞坏死 蛋白尿 大三阳 恶心

并发疾病: 糖尿病 脂肪肝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发性神经炎

病毒性肝炎诊疗知识

就诊科室: 肝炎 中医科

治疗方法:药物治疗

治疗费用: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,市三甲医院约(5000-10000元);

治愈率:85%

相关检查: 肝功能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 AST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(HAVAg) 白细胞分类计数 淋巴细胞数 血小板计数(PLT) 血清胆固醇酯 胆碱酯酶 血清Ⅲ型胶原蛋白

【病毒性肝炎】哪些症状

典型症状

肝被膜紧张 大块肝细胞坏死 蛋白尿 大三阳 恶心

一、症状

病毒性肝炎按病程和病情演变情况可分为:

(1)急性肝炎:

①急性黄疽性肝炎: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:黄疸前期、 黄疸期 、恢复期。黄疸前期起病较急,有畏寒、发热、乏力、厌食、厌油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,黄疸期就是约1周后尿色深黄,继而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疽,肝脾均可肿大,肝区触叩痈明显,恢复期是约经2—3周后黄疽逐渐消退,精神、食欲好转,肝功能恢复正常,病程约1—2个月。

②急性无黄疽性肝炎:起病销缓,一般症状较轻,大多不发热,整个病程中始终无黄疽出现,其他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黄疽性肝炎相似,但发病率高,约占急性肝炎总人数的70%——90%。肝功能改变主要是ALT升高。

(2)慢性肝炎:

①慢性迁延性肝炎:由急性肝炎迁延而至,病程达半年以上而病情未明显好转,仍有食欲减退、胁痛、乏力、肝肿大、肝区痛等。肝功检查主要是ALT单项增高。

②慢性活动性肝炎:病程超过1年,症状和体征及肝功能检查均有明显异常,主要症状为乏力、纳差、腹胀、肝区痛等,且有肝病面容、肝掌、蜘蛛痣、黄疽、肝质较硬、脾肿大等体征。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,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,慢性肾小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,结节性多动脉炎,桥本氏甲状腺炎等。

(3)重症肝炎:

凡急性、慢性肝炎或肝硬变患者出现高热、极度乏力、严重的消化道症状,黄疸进行加深,出血倾向、神经精神症状,肝脏进行性缩小,肝细胞明显损害,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者,均应考虑为重型肝炎。

①急性重症:骤起高热,来势凶险,黄疽出现后迅速加深,肝脏缩小,伴有明显肝臭,肝功能显著减退。常有出血或出血倾向、腹水、下肢浮肿、蛋白尿、管型尿等,并可出现烦躁不安、谵妄、狂躁等精神症状,随后进入肝昏迷状态,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。尿常规可查见蛋白及管型,尿胆红素强阳性。

②亚急性重症:发病初期类似肝炎,经2—3周后病情不见减轻,反而逐渐加重,常有乏力、厌食、严重的腹胀、尿少、重度黄疽、明显的出血倾向和腹水,血清胆红素升达>171.0μmol/L(10mg/dl),常有肝臭.晚期可出现晚期可出现肝肾综合征,死前多发生消化道出血,亦可发生昏迷。肝功能严重损害,血清胆红素声速升高,ALT明显升高,或ALT下降与胆红素升高呈“酶肝分离”。多于发病后2—12周死亡,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坏死后肝硬化。

(4)瘀胆型肝炎:

起病及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胆型肝炎,但自觉症状常较轻。常有明显肝肿大,皮肤搔痒。肝功能检查血胆红素明显升高,以直接胆红素为主,表现为梗阻性黄疸。大便色浅转肽酶、碱性磷酸酶以及5-核苷酸酶等梗阻指标升高。尿中胆红素强阳性而尿胆原阴性。梗阻性黄疸持续三周以上,并除外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(包括药原性等)者,可诊断为本病。

二、诊断标准

1.甲型肝炎:

①急性期血清抗-HAVIgM阳性。②急性早期的粪便免疫电镜查到HAV颗粒。③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-HAV总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。④急性早期粪便中查到HAAg。具有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诊为HAV近期感染。

2.乙型肝炎:

①凡确诊为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,于发病后六个月,HBsAg血症不消退,抗-HBc效价不下降,抗-HBs不阳转者(绝大部分),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。

②凡慢性肝炎HBV感染指标不明显或只有抗-HBc一项指标阳性,应进行肝穿刺,用荧光抗体技术、ELISA染色技术进行肝内HBcAg、HBsAg检测,其中一项阳性者仍可诊断为乙型肝炎。

3.丙型肝炎:

(1)排除诊断法:凡不符合甲型、乙型、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,并除外EB病毒,巨细胞病毒急性感染(特异性IgM抗体阴性)及其它已知原因的肝炎,如药物性肝炎,酒精性肝炎等,流行病学提示为非经口感染者,可诊断为丙型肝炎。

(2)特异性诊断:血清抗-HCV或HCV RNA阳性者。

4.丁型肝炎:

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。

(1)血清中抗-HD-IgM阳性,或抗-HD阳性,或HDAg阳性。

(2)肝组织内HDAg阳性。

(3)血清中HDV RNA阳性。

5.戊型肝炎:

(1)排除诊断法:凡有符合甲型、乙型、丙型、丁型、巨细胞病毒、EBV急性感染及其它已知原因的肝炎,流行病学证明经口感染者,可诊断为戊型肝炎。

(2)特异性诊断:急性期血清抗-HEV-IgM阳性,或急性期粪便免疫电镜找到HEV

6.HBsAg健康携带者:

凡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、肝功能正常、HBsAg血症持续阳性六个月以上,并经肝穿证实肝脏无肝炎病理改变者,可诊为HBsAg健康携带者。

本病相当于中医学“黄疸”、“胁痛”、“郁证”、“积骤”等范畴。湿热邪毒熏蒸肝胆、肝失疏泄是其主要病机,急性重症表现为热毒炽盛,慢性迁延者常兼夹气滞血瘀,肝阴亏损及脾虚湿困。临床常见的证型有:

(1)湿热困脾型:证见肮闷腹胀,食少纳呆,恶心呕吐,目赤或黄,头重身困,大便溏,小便清,舌质淡,苔白腻,脉缓。

(2)肝气郁结型:证见胸胁胀痛,胸闷暖气,脘腹胀满,干呕少食。舌质淡红,苔薄,脉弦。

(3)肝阴不足型:证见胁肋隐痛,疲乏无力,腹胀食少,大便偏干,头晕心悸,烦躁易怒,失眠多梦,手足心热,舌质红少苔,脉弦细数。

(4)气血双虚型:证见面色少华,腹胀纳呆,倦怠乏力,胁下坠胀,大便溏薄,午后多发生重度或轻度水肿,嗜睡难眠,舌质淡有齿痕,苔白,脉沉细。

(5)瘀血阻滞型:证见肝肿大,质偏硬,胁下隐痛或如针刺,人夜为甚,面色晦暗,鱼际发红,皮肤有蜘蛛病,舌质红或有紫暗,有瘀斑,脉弦细涩。

【病毒性肝炎】应该做哪些检查

常见检查

肝功能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 AST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(HAVAg) 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数 血小板计数(PLT) 血清胆固醇酯 胆碱酯酶

检查

1.黄疸指数、胆红素定量试验 黄疸型肝炎上述指标均可升高。尿检查胆红素、尿胆原及尿胆素均增加。

2.血清酶测定 常用者有谷丙转氨酶(ALT)及谷草转氨酶(AST),血清转氨酶在肝炎潜伏期、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,故有助于早期诊断。业已证实AST有两种,一为ASTs,存在于肝细胞质中,另一为ASTm,存在于肝细胞浅粒体中。当肝细胞广泛坏死时,血清中ASTm增高,故在重症肝炎时以ASTm增加为主。由于ASTm的半衰期短于ASTs,故恢复也较早,急性肝炎中ASTm持续升高时,有变为慢性肝炎可能。慢性肝炎中ASTm持续增高者,应考虑为慢性活动性肝炎。谷胱甘肽-S-转移酶(GST)在重症肝炎时升高早,在助于早期诊断。果糖1、6-二磷酸酶是糖原合成酶之一,各型慢性肝炎血清含量明显升高。血清鸟嘌噙酶(GDA)与ALT活性一致,并具有器官特异性。

3.胆固醇、胆固醇酯、胆硷脂酶测定肝细胞损害时,血内总胆固醇减少,梗阻性黄疸时,胆固醇增加。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、胆固醇酯、胆硷脂酶均可明显下降,提示预后不良。

4.血清蛋白质及氨基酸测定 慢性活动性肝炎时蛋白电泳示γ-球蛋白常>26%,肝硬化时γ-球蛋白可>30%。但在血吸虫病肝硬化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骨髓瘤、结节病等γ-球蛋白百分比均可增高。

血清前白蛋白系由肝脏合成,又名甲状腺结合蛋白、维生素A转运蛋白,其分子量为60000,半衰期1.9天,pH为8.6,其电泳移动速度比血清白蛋白快,故称前白蛋白。肝实质细胞损害时,其浓度即下降,其下降幅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一致,重症肝炎时其值很低,甚至接近零。急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值降低者分别可达92%和83.8%,随着病情的恢复而恢复正常。但肝癌、肝硬化、梗阻性黄疸等疾病中其值亦可降低,应予注意。

检测血浆中支链氨基酸(BCAA)与芳香族氨基酸(AAA)的比值,如比值下降或倒置,则反映肝实质功能障碍,对判断重症肝炎的预后及考核支链氨基酸的疗效有参考意义。

5.血清前胶原Ⅲ (PⅢP)测定 血清PⅢP值升高,提示肝内有纤维化将形成可能文献报道其敏感性为31.4%,特异性为75.0%。PⅢP正常值为<175μg/L。

血清免疫学检查

甲型肝炎:测定抗HAV-IgM对有早期诊断价值;判断有无乙型肝炎感染:HBV标志(HBsAg、HBEAg、HBCAg及抗-HBs、抗-HBe、抗-HBc);确定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有无HBV复制:HBV-DNA、DNA-P及PHSA受体测定;急性乙型肝炎的诊断:高滴度抗HBc-IgM阳性。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前S抗原在肝细胞中的定位:用组织化学及固相放射免疫测定可研究;抗-前S1阳性可作为急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指标,抗-前S2可为肝炎恢复的指标

丙型肝炎常有赖排队甲型、乙型、戊型及其他病毒(CMV、EBV)而诊断,血清抗HCV-IgM或/和HCV-RNA阳性可确诊。

丁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有赖于血清抗HDV-IgM阳性或HDAg或HDV cDNA杂交阳性;肝细胞中HDAg阳性或HDV cDNA杂交阳性可确诊。

戊型肝炎的确诊有赖于血清抗HEV-IgM阳性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~32nm病毒颗粒。

多聚酶链反应(polymerase chainreaction,PCR)是一种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检测病毒性肝炎的新方法。PCR是试管内特异性DNA在引物(primer)作用下的多聚酶链反应,在几小时内能合成百万个同一种DNA,大大增加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。在病毒性肝炎时,因血清中病毒含量太少,目前检测方法尚不够灵敏,易造成漏诊。而PCR能检测血清中病毒含量104/ml时亦能呈阳性反应,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。PCR初应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,目前对丙型肝炎亦可用此法检测而确诊。

免疫复合物(IC)、补体(C3、C4)、IgG、IgA、IgM、IgE以及自身抗体(抗-LSP、抗-LMA等)测定对慢性活动性肝炎诊断有参考意义。

肝穿刺病理检查

对各型肝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,通过肝组织电镜、免疫组化检测以及以Knodell HAI计分系统观察,对慢性肝炎的病原、病因、炎症活动度以及纤维化程度等均得到正确数据,有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。

相关新闻

资格证书编号:(闽)-非经营性-2014-0006 2015 福建太阳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闽ICP备11026770号

闽公网安备 35092602000113号
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