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yc122cc太阳集成游戏(集团)有限公司官网

太阳集团【300436】
医学咨询热线:400-887-5001  | 包装变更查询 | 
关注福建太阳集团的微信
方法1:查找“福建太阳集团药业”
方法2:用微信扫描二维码:
官方微信
 |  廉洁举报 |  English | 
首页 服务中心 乙肝园地

乙肝并发症原理

发布:2016-01-20 | 来源:大众养生网 | 浏览:7431

并发症

1.肝性脑病

由严重肝病引起,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,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。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,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:①氨及多种毒性物质的蓄积,严重肝病时,肝脏解毒功能减低,肠源性及代谢产生的各种毒性物质(氨、硫醇、短链脂肪酸、酚及中分子物质等等)在体内潴积,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。②氨基酸代谢紊乱和伪性神经传导递质的产生:芳香族氨基酸(苯、丙、酪、色氨酸)在肝衰竭时血浆含量升高,支链氨基酸(缬、异亮、亮氨酸)在肌肉和脂肪组织内降解,肝衰竭时因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的影响而降解加速,其血浆水平降低。大量芳香族氨基酸(AAA)入脑抑制神经递质的合成,从而影响脑组织正常生理活动。③γ-氨基丁酸(GABA)增多:GABA是很强的一种抑制性神经传导递质,主要来源于肠道,经肝脏代谢,肝衰竭时,降解减少,血、脑中浓度明显增高,GABA受体数量增多、活性增强。④发生Ⅲ-Ⅳ度肝性脑病时,约86%可伴有脑水肿,慢性肝衰竭尸检病例65.8%有显著脑水肿,脑部病变程度与昏迷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有相关性。各种毒性物质可抑制脑组织Na-K-ATP酶活性,导致Na、K进入细胞内,重型肝炎病人脑氨及谷氨酰胺增加,后者随Na进入细胞内,带进一定量水,促进脑细胞水肿,动物实验可见给予谷氨酰胺合成抑制剂则脑水肿不发生。脑缺血、缺氧、能量代谢异常等均可促使脑水肿的发生。

从临床表现看,肝性脑病大致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,前者见于急性重型肝炎,除有严重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外,常出现精神、神经症状和体征,少数病人可误诊为精神病。慢性肝性脑病常见于肝硬化病人,特别是门-体静脉分流者,脑病可反复发作。常见诱发因素有消化道出血、感染、高蛋白饮食、低钾、大量利尿、放腹水及便秘等等。根据精神、神经症状、体征,常将肝性脑病的程度分为4度或4级。

2.出血 

出血是重型肝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,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。重型肝炎发生出血的机制是多方面的,严重肝脏功能受损时,凝血因子减少,如凝血因子Ⅰ降低,Ⅱ、V、Ⅶ、Ⅸ、X因子合成减少;血小板数量减少、形态改变(体积变小、出现伪足、空泡形成及浆膜模糊);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、脆性增加;血清过高的。TNF及内毒素血症导致多系统损害、肾衰竭、DIC及急性胃粘膜改变;门脉高压症致内脏毛细血管充血、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高、血浆外渗、黏膜水肿、糜烂、溃疡等改变;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也是慢性重型肝炎出血的原因之一。

3.肝肾综合征(HRS)

HRS是重型肝炎晚期的严重并发症,患者的肾脏组织学完全正常或仅有轻微损害,如果肝病能逆转,肾功能可改善,若把死于HRS患者的肾脏移植给慢性尿毒症患者,或把正常肝移植给HRS患者,可使不同患者的肾功能迅速恢复。重型肝炎时HRS的发生率约为30 %~50%,病死率极高,多在少尿或无尿发生后一周内死于消化道出血、肝性脑病或直接死于HRS。HR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,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、肾血管痉挛、广泛的肾皮质缺血是发生HRS的基本因素。

临床表现:HRS常发生在强力利尿、大量放腹水、上消化道出血、感染或手术后,也有30%病人无明显诱因。临床除严重肝病征象外,氮质血症前期可有尿量减少,尿钠降低;氮质血症期血钠降低,血尿素氮、肌酐明显增高,氮质血症晚期可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表情淡漠、昏睡,尿量进一步减少,血钠小于120mmol/L,尿钠低;终末期有严重氮质血症、无尿,可出现消化道出血、昏迷等表现。诊断要点:①少尿或无尿。②缓慢发生的氮质血症,血肌酐>133μmol/L。③初期肾小管功能良好:尿/血浆渗透压比例>1.0、尿/血浆肌酐比例>30、尿钠<10mmol/L。④扩容效果不明显。诊断时注意与肾前性氮质血症鉴别,后者经扩容后可迅速纠正;肝病伴有慢性肾炎患者应有显著尿蛋白、管型等改变;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尿比重低而固定,尿常规改变明显,尿钠>20~30mmol/L、尿/血浆肌酐比例<20,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可高达(32018±8369)μg/L,而HRS者仅为(155±42.9)μg/L。感染重型肝炎时免疫功能低下,合并感染的机会增加,严重感染又可加重肝脏损害,促进肝衰竭的发生。肺是常见的感染部位,可由革兰阴性菌(如肺炎克雷伯菌、大肠杆菌等)、阳性菌(如肺炎球菌、流感杆菌等)或真菌引起。


相关新闻

友情链接: